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外交流 > AFS项目
AFS 国际文化交流组织的历史
字体【 】  编辑日期:2013/9/9    编辑:SysAdmin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AFS 国际文化交流组织的历史

       国际文化交流组织(AFS Intercultural Programs)是一个从事国际间教育交流的非盈利性民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47年,他的前身是美国战地服务团(American Field Service),成立于1914年。当时,它的成员都来自于英法联军中的战地救护人员,创始人是皮埃特·安德鲁(PIATT ANDREW)。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战地团卖掉了一批在战争中用于救护伤员的救护车,得到了第一笔资金。他们在战争中目睹伤员们痛苦的经历,思考着如何运用这笔资金来阻止战争的发生。他们当时认为战争的发生首先是因为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因此,他们决定用这些钱来让人们到异国他乡生活一段时间,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通过沟通,进而在心灵中埋下和平的种子。他们在1920年设立了专门提供给去美和赴法进修人员的奖学金。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共有222人次参加了奖学金项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美国战地团的活动扩展到中东、东南亚、北非及欧洲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地团成员们深感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必要性,决定继续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1947年,52名来自11个国家的年青人由战地团资助到美国学习。由于这些青年大部分是中学生,交流效果显著,战地团因此把教育交流重点转向中学生。

      1950年,战地团正式实施接待中学生在美国的住家学习计划,即在普通老百姓家中同吃同住,在附近的学校上学。同时,派遣美国的中学生在暑期出国访问、学习。

       1957年,战地团把接待中学生在美国学习的项目发展为国际间中学生交流项目。1965年,战地团开始发展中学教师交流项目。1967年,战地团成立了国际性的理事会。1978年,美国战地团正式改名为国际文化交流组织(AFS INTERNATIONAL INTERCULTURAL PROGRAMS,INC)。1987年,定名为AFS INTERCULTURAL PROGRAMS,INC(以下简称AFS)。它的总部称为国际AFS组织,办公机构设在美国纽约市,目前在5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即AFS全国办公室,负责各国国际文化交流组织的日常事务。另外,还有一大批志愿工作人员协助AFS全国办公室的工作。

中学生派出项目

       为各国中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参与不同文化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是AFS项目的根本目的。我国于1997年首次派出28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的高中学生分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挪威、瑞士等6个国家一年,居住在当地老百姓家中,就近入学。1998年的学生派出人数增至39名,接待国也增加了冰岛、奥地利和比利时。1999年共有46名学生派出,其中包括2名公司奖学金生(通用汽车、西门子)。2003年我国已有121名学生被派往21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2012年12月,共派出1441名学生。2014年将有160名学生被派往25个国家。

     项目宗旨

      AFS是国际文化交流组织。AFS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在文化、价值观念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相互了解,为此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交流,使参加者有机会在其访问国的社会中生活一段时间来达到这一目的。自1947年以来,已有近15万来自80个不同国家的人员参加了AFS组织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在中国,开办AFS项目宗旨如下:

1)加深对接待国的社会、文化、教育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增进与接待国人民间的友谊,促进国际教育交流。

2)通过同派出国人民的接触,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教育以及中国的风土人情,帮助派出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人民。

3)通过在国外特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