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科基地
我校高中语文学科培训基地专家成员施银龙主任参加2017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活动纪实
字体【 】  编辑日期:2017/11/27    编辑:钱军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2017年11月24日,高中语文学科培训基地专家成员施银龙主任来到上海参加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我校语文教研组长乔红胜也一起参加了这次学习。

  本次研讨会主题选择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元素——“语言理解与建构”。第一天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复旦大学教授刘大为教授的专题讲座“建构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刘教授严谨的逻辑考究精神值得一线教师钦佩。他从“建构”一词词义入手,深入语文教学畅谈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再从三个具体语文教学案例入手。整个讲座深入浅出,启发教师站在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启发老师们对2016年课标征集意见稿中一些最新出现术语的思考。可惜时间有限,大家意犹未尽。

  下午的五节精品课少了比赛的焦灼和紧张感,多了一份平时课堂所见的语文本真课堂的呈现。这五节课紧扣本次论坛的主题“语言理解与建构”。五节课有小说、有诗词、有散文,不同的文体相同关照的是老师们参与到学生的语言建构中去,为学生打开走进语文的一扇窗。五位来自不同省市的老师们都为我们呈现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与玩味,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能够将语言的理解和玩味选择恰到好处的落点,如换词法、补词法、变形法等,正是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将课堂语言的建构变得可操作可落实。

   第二天上午各地教研员献身说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五节课做了细致又深入的点评。上海市教研员曹刚老师出身教学一线又站在理论高度,将五位教研员的评课串联成线,借一线教师以专业的教研眼光看“语言理解与建构”。本次论坛从教授的理论高度入手,时时关注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落实,到五节精品课的实例展示,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年届耄耋的张大文老师,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笑意盈盈地站在讲台上享受人生最后一节语文课,可亲可敬的刘老师启示着我们,心有多远,教育之路就有多远。帮助学生语言理解与建构,首先便是完成我们自身语言理解与建构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才能反哺中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短短两天的学习,激发了学习人员的一腔教育热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