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科天地 > 物理 > 教学心得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和结束语的设计
字体【 】  编辑日期:2013/3/1    编辑:查 旸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和结束语的设计

 

铜陵市第三中学物理教研组    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创新形式的教学手段也呼之欲出。而以班级为基础、以教室为教学活动主要场所的班级授课制在教改过程中并没有退出,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形式的主体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那如何完成一次生动而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孜孜探求的永恒的主题。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端和恰当的导入技巧的运用显然十分重要,但好的课堂教学结束语的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物理课导入技巧及结束语的设计。

        一、物理课的导入技巧。

        我们知道,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与教师对新课的导入有很大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对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入技巧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那样后面的课上起来就顺了。一堂好课首先应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再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创造高浓郁的趣味情景,适时地引入新课,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技巧:

    1、温故导入。

    温故而知新,好的复习对新课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复习旧知识,再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的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用已知的钥匙打开未知的锁。

        例如:学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应先复习下列知识:

             (1)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的大小与           和          有关。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它的大小与                  有关。

    这样既复习了上一节的知识,有为动能和势能如何相互转化的掌握打下了基础。

    2、实验导入。

    实验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兴趣,新课的导入通过做几个小实验,可以把学生引进探索知识的海洋。学生对每个物理规律的掌握,也是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验便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时,一开始可先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小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鸡蛋放进清水里,则见到鸡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到鸡蛋浮于水面。接着问:为什么同一种液体里放不同的物体,浮沉的情况不尽相同?又为什么同一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是什么呢?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物理现象,并要他们作出解释时,必然会寻找原因,想要知其所以然。新课也就自然引出来了。

    3、故事导入。

    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事实或名轶事或趣闻笑谈。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中都有重要应用和发展,教师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和促进其掌握知识都有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液体的表面现象》一节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阿凡提在街上买了一个壶茶,转眼被人偷走了,望着那人的背影,他摇了摇头,走向肉铺去买了一包肥肉。阿凡提手拿肥肉找那人讲理,那人蛮横地说:“茶是你的,能叫应吗?”阿凡提说:“茶虽不答应,但他是我买的,所以认得我的钱。你若不信,我把五分硬币放在它上面,茶能托住我的钱,而它却托不住你放的钱。”那人要求当场验证,于是阿凡提用沾满油的手拿起个五分硬币,嘴里还念念有词,念完后,把钱放在茶水里,只见五分硬币稳“坐”在水面不沉,旁观者目瞪口呆。教师讲到这里,问:“阿凡提的魔法何在?”马上引入“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这样引发学生兴趣,可受到极好效果。

    4、设疑导入。

    设疑就是设计或提出学生感到“新”、“奇”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用设置疑难、开展讨论的方法引入新课,不仅能引人深思,激发兴趣,活跃思想,更重要的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使他们的思维过程合乎逻辑。

    例如:我在讲授《光的折射》时,这样提出问题:渔民叉鱼时,为了更准确地叉到鱼,鱼叉是对准所看到的鱼,、所看到鱼的下方,还是上方?这时多数学生认为应对准所看到的鱼。我指出这样实际上并不能叉到鱼。学生们都觉得奇怪,产生疑虑,从而引入光的折射。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好的。

    5、经验导入。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同样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通常说的生活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感性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条件,利用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事例引入新课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摩擦力》一颗可先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的鞋底、轮胎上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些纹是为了好看吗?

         (2)我们家中的缝纫机为什么要经常加一些油?

         (3)在搬动一些笨重货物时,我们常在其底下垫一些圆铁再去推它,为什么不直 接推呢? 

    这些事例学生们经常见,他们这会儿会积极开动脑筋:是啊,为什么?一下子就进入角色,为下一步分清“有益的摩擦”“有害的摩擦”立下伏笔,也为“哪个要增大、哪个要减小”奠定了好的讲述基础。

    6、联想导入。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推测到与之关联的另一事物,这两种事物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类同关系、等效关系、互逆关系等。联想导入就是由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物理知识或实验现象,以唤起学生的回忆,随之提出新课题,让学生由此及彼地加以联想,来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电磁感应想象”这节课,一开始可以这样提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如果能,用什么方法产生呢?这样一叙述,不仅导入了新课,而且还为后面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埋下伏笔。

    总之,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的。灵活掌握导入技巧就象要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的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入方式,都将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二、物理课堂教学结束语的设计。

    物理课的导入已被重视,在实践中也总结了多种引入课题的方法,而课堂教学的结尾却被忽视。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一堂课艺术的结尾可鼓起学生思维之翼,使他们对教学内容遐想连篇、深思求解,或有所启迪而渐悟其理,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然,草草收场就会使整节课黯然失色。下面谈谈物理课结尾时我对结束语设计的一些做法。

    1、总结性结束语。    

    若说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有“薄”到“厚”的过程,那么归纳、总结形成一个个知识要点,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在一节教学完成之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或图表,把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突出知识点,形成知识系列,以利于学生掌握,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做出归纳总结。

   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结尾,设计如下表格让学生填写。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方向

方向相等

方向相等

作用线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点

性质

      性质一定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

时效性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作用对象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效果

不能抵消

可以相互抵消

    这样若将课堂结束前的教学过程比喻为知识的播种过程,课堂结尾的小结则是一个金秋的收获季节。

    2、设问激疑式结束语。

    随着下课时间接近,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情绪下降,课堂气氛由热烈变的冷清。为此,教师必须组织好第二次“飞跃”的教学过程,巧设疑问,攫取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使由热烈变冷清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例如:在讲完电磁波谱后,我引导学生对各种电磁波的主要作用、观察方法、产生方式及用途进行归纳总结。但这些内容课本上都已归纳总结了,使学生觉得内容简单,没有钻研深思的气氛,课堂顿时显得冷清。为了调动学生情绪,我指着教室内的日光灯和室外走廊上的白炽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样功率的日光灯和白炽灯,为什么日光灯比白炽灯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这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实却和能量守恒相悖现象产生兴趣。接着我又问;若人眼能看见所有的电磁波,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果是这样,将会出现“看见同功率的日光灯和白炽灯一样亮”“由于一切物体昼夜不停辐射电磁波,世界再也没有漆黑的夜晚了”……由于问题生动有趣,学生的思维像在自由的王国中,产生了许多联想。当下课铃声响起,他们还沉浸在“人能看见所有电磁波”的奇妙世界里。

    3、游戏式结束语。

    经过一堂课的紧张学习,学生会感到疲劳,精神不振。如果课堂结尾时,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使学生在欢笑、兴奋之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就能使学生的疲劳烟消云散,精神百倍。同时,游戏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例如:讲完“大气压强”后,做一个“吹币进碗”的小游戏,并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就能振奋学生的 精神,激起学习的兴趣,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会给下节课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4、首尾照应式结束语。

    有些教师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结尾时,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做到悬念不悬。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道的物理知识,又照应了开头,因而使一堂课的教学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系统。由于首尾的照应,所以这种结尾通常用于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即只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便可解决、消除引入时所设下的悬念。

    例如:《光的色散》一节若采用设疑的方式开头:天空为什么像蓝色的海洋?早晨的太阳为什么比中午更红火?如果你乘宇宙飞船到达了周围没有空气的月球之上,此处你看到的太阳还是火红的吗?见到的天空还是蔚蓝的吗?针对这一开头,结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光的色散规律去思考分析上述问题,会发现月球上的太阳竟然与地球上的颜色不同,太阳悬挂的天空居然一片漆黑。学生们必然会得到新奇的答案而惊喜万分。

    5、期望鼓励式结束语。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当今强调的素质教育中,让学生做一些习题,进行一定的阶段小测试,仍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作业评讲颗或试卷分析课,课堂结束时,教师应满怀期望和信任的语言鼓励学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及时纠正错误,相信他们;下次经这次会更好。

    当然,物理课堂教学结束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结束语,切不可死搬硬套,若结束语运用得恰当、自如,确实能发挥结束语锦上添花的功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同的教法对于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现代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只有我们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第努力、探索,才能使这门艺术更具风格,更臻完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