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意绪与情感。
2.体会《双桅船》的表达特点,结合其它作品及学生的创作体验,把握朦胧诗的一般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意绪与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双桅船》的表达特点,结合其它作品及学生的创作体验,把握朦胧诗的一般特征。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然界中的鸟鸣、花放、草长、莺飞固然是生命的表现,而非生物界中的天空、云朵,甚至是一艘小船,在诗人的笔下,也将被赋予灵性,用以表情达意、阐释心灵。今天,我们就将一起走进舒婷老师的《双桅船》。
(二)初步感知
1.不拘一格,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齐读
3.用一个词语概括初读体会(可以是初读时涌上心头的感受,也可以是舒婷诗歌区别于其它诗歌的独特气质)
(三)解读文本,还原意绪
1.诗歌中的“我”和“你”是一种什么关系?
2.就你从诗歌中体会到的某种情感、意绪进行阐释。(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作品的多义性)
(四)合作探究,激发兴趣
围绕着一个或多个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其他同学进行解读,比较小作者想传达的与同学解读的是否一致。
(五)总结
每首诗歌的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套言说方式,诗歌本身也是特定心境的产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维认知、个人性情的影响,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最终唤醒文字,使诗歌成为了无限可能的东西。读者阅读诗歌,是对诗歌进行的一次再创造。我们也要感谢朦胧诗的这些诗人们,正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避免了口号式的呐喊和一览无余,我们才有如此丰富的“心灵的回响”。
(六)齐读诗歌,感受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