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视野
摇头晃脑不是读经典的正路
字体【 】  编辑日期:2015/10/26    编辑:钱军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答腾讯文化记者的提问(三)

刘梦溪


  腾讯文化:青少年读中国传统经典,到底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有的地方念起来摇头晃脑,这是过去的传统的方法吗?

  刘梦溪:我注意到有这种现象。还有的让小孩子们穿上古代的袍服,摇头晃脑地念那些蒙学读物。《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读物,我认为应有分析,不可以一例拿来作为今天孩子们的教材。《弟子规》我就不提倡普遍来念,你一句一句看看,意思不能说不好,但毕竟规定得太死,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孩子的思想束缚住了,不能发挥想象力,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学国学,我主张还是从《论语》、《诗经》开始。 

   摇头晃脑地念诵,根本不是读经典的正路,而是野路子,不值得效法。陈寅恪他们从小所受的训练,绝对不是摇头晃脑那一套,而是很庄重的阅读。只有一些乡下的村塾,才采取摇头晃脑的办法,老师也习以为常地那么教。这种念法,你可以在戏曲里面看到,譬如《牡丹亭》,“春香闹学”那一场就是这样的。还有《三笑》,唐伯虎点秋香,老先生教那两个少年的场景,就是村野路子念国学的方法。这恰好是戏曲里作为讽刺对象来写的。


    中央文史馆跟北京实验二小和北京四中是联系点,我去参加过他们“国学进课堂”的活动。他们念的时候都是规规整整的,用现代的方式来念,而不是拉长声。该怎么念就怎么念,注意汉语的发音,音要念得准,不是采取过去吟唱的方法来念,那个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国学热需要加以分析,不要走到野路子歪路子上去。

   腾讯文化可是现在热的就是野路子。我们现在看到由于商业利益进入才导致了国学热。您觉得这种热有什么危害?

  刘梦溪你说得很好,真正学国学,就应该认认真真地教,扎扎实实地学,教育部门应该研究国学教育怎样跟现代教育结合起来。国学在我们面前,现在还属于复兴和重启,如果在重启的阶段就走入商业化是很不幸的。商业化会不顾青少年的真实需要,把百年树人的大事情做歪做邪,结果是误读国学,歪曲国学,引导青少年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国学属于纯经典教育的范畴,是需要投入的,而不是赚钱的生意。你把它跟商业赚钱联系在一起,这个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按语】

   读罢此文,颇有感触。曾几何时,我对国学热,对“摇头晃脑读书法”虽有疑虑,却也好奇向往之;今日思之,戏曲中被某些专家学者推崇的读书法未必就是正途,鲁迅的散文里也有提及。

   忽然想到,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当下的学科教学,不是也存在这种“野路子”现象吗?谈到当下学校教育,很多有识之士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的异化,学校教育由于现实功利性的存在,路子已经“野”得偏离了教育的正轨,君不见,妇孺皆知的毛坦厂中学已成为神魔般"高考兵工厂"传奇,亚洲最大“高考加工厂”?但这是世俗洪流的趋势,我辈教师无能为力,但具体到自己的学科,我觉得每一位老师不会是无能为力的,就当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吧,我们在通往高考的途中也可以思考学科开设的意义,去探求学科教学的本真,唯有如此,我们自身的继续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回归学科的本质,回归学生这一教育真正的主体。然而,毋庸讳言,当前教学中不少花哨的呈现就是种种难成大道的“野路子”,虽然目前可能还很叫座。譬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脱离教材牵强分析”、“自主合作多维探究”、“媒体课件满天飞”,以及语文的“工具性”弱化、“人文性”虚化的现象,都严重地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怎么解决?首先是做一个清醒的思考者,不能盲目从众,一哄而上,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就很实用;其次要做一个务实的耕耘人,不能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俗语“板凳甘做十年冷”就是好的训诫。当前中学教育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知名的实力派人物,莫不如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