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科天地 > 地理 > 教学心得
2015年安徽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观摩感悟
字体【 】  编辑日期:2015/11/27    编辑:褚军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课程内容,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为探究形式的2015年安徽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于11月22---25日,在安徽省淮北一中隆重举行。对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我校青年教师王俊朝在观摩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总结,并广泛的与同行老师深入交流,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与理念,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感悟,现将他的学习感悟摘录呈现,期待与同行分享交流: 


感悟(一):   

     一节精彩成功的课堂一方面需要老师把握重点,抓住主线,思路清晰,让学生有迹可循;也需要设计流畅,承转自然,巧妙引导,让学生精彩结论的生成水到渠成,妙笔生花。这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离不开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如何把理论上流畅严谨的设计付诸现实,还需要学生的深度配合,其中学生善于使用地理思维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质疑,相互合作探究以及上台自信的展示等精神必不可少,这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三维目标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也是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否则将会沦为老师的独角戏和个人秀。而这些综合素质或地理素养的形成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和精心培育,才会在课堂上自然,自信和自如地展现。师生两方面的完美融合,必将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饕餮盛宴!

 

感悟(二):

      1.翻转课堂基于微课,内涵又远高于微课,其中,任务单地位突出--是课前微课和翻转课堂之间联系的纽带,又是翻转课堂的起点和落脚点。

      2.学生探究活动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探究的内容和质量将决定翻转的成败。按照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探究思路,首先,基于学情差异,学生科学地组成若干个探究单元,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其中,探究问题设置应少而精,由易入难,体现层次和梯度,探究内容应基于课标或课标群要求,重点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而非简单知识的迁移;其次,各组选出代表上台展现集体智慧;然后,学生可在组内、组间相互补充,抛出疑惑,展开辩论或给出点评;期间,教师要及时从一定高度给予客观或鼓励性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升华。

      3.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些综合素质正好契合高考对学生四个能力的考察和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等。

      4.翻转课堂对教师要求也更高,既要当好“编剧”,更要当好“导演”,还要适当“跑龙套”,服务“主演”们演好“剧本”甚至是“剧本群”,让课堂翻转起来,在翻转中不断提高地理思维品质,提升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将地理能力和思维自然内化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

 

感悟(三):

     1.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拾漏补缺,挖掘知识深度,理清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

     2.二轮复习则可在一轮知识架构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明确和落实课标群,实现跨节,跨章,跨教材的知识点横向和纵向联系,以点带面,拓展知识广度。具体实施中可另起炉灶,另选案例,也可将原有教材中经典案例重新挖掘,糅合,多角度重新审视,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使之成为落实课标群,强化“四个能力”的新载体,新抓手,让学生重新从整体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等更高角度认识原本看似简单的案例,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3.两天时间里,马不停蹄,紧锣密鼓,连续观摩16节课,个人认为参赛课型有的适合一轮拔高,有的适合二轮复习。

     4.参赛老师们别具匠心的构思,各具特色的风格,精彩纷呈的展示,加上学生的高效配合,让不远千里前来取经的我们受益匪浅,触动颇深。

 

感悟(四):

       面对新生事物,马云说:有的人首先“看不见”,其次“看不起”,再次“看不懂”,最后“来不及”。翻转课堂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它对传统教学的改变具有颠覆性,对师生要求变得更高,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操作实践中,学校和家长能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微课学习和资料收集的软硬件环境并实现常态化?学生能否自觉和自制,适度、合理地开展课下自主学习并及时将学习情况和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分析学情后,是否有充足时间精心构思和设计教学?以上都做到的前提下,最终翻转课堂是否适合在高中地理课堂广泛推广?这些目前都尚在探索,研究和论证阶段,安徽省高中地理教研团队以优质课大赛为推手,在全省率先尝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竞赛,走在了全省高中地理教学甚至全国的前列,令人倍感欣喜!面对新生事物,无论其生命力如何,庆幸的是,我们“看见了”,更“看得起”,相信现在已经“看懂了”,将来一定“来得及”。

      

        是的,面对新的教学形式与理念,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探讨,才能逐步把握其实质与精髓,才能在与时俱进中,借助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生能力的真正养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