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较才有鉴别
——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传授历史比较思维的方法,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时应遵循可比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等。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其历史学习兴趣,体验历史情感,有利于培养其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比较思维能力、培养、意义
一、 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的视角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三维目标中的每一个层次都有明确要求,如“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层次要求“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次要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
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上也有明确体现,如考试说明“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最高层次要求中强调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考查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卷中频频出现,尤其是比较型材料问答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与方法的活用。如安徽高考文综卷2009年第35题“中日近代化比较”、36题“中国现代外贸发展与古代近代不同的比较”、2010年第36题“中国近现代外交变化比较”、2011年第36题“中西政治制度比较”、2013年第37题“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等。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前后联系、中外对比,从中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而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同时,通过前后联系、中外比较,培养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对历史形成规律性的认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仅以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以下称“本单元”)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以求方家斧正。
二、 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尝试
何谓比较思维能力?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初步掌握的历史比较思维方法,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的思维能力。概括而言,历史比较思维能力就是学习者能以比较思维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新课改后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吸收了史学界历史比较法的研究成果,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排教材内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不同时间、空间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按相同或相近主题编排,并设置诸多开放式比较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比较历史素材,为教师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比较教学活动,进行历史发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以下是“本单元”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从标准的内容分析,显性的比较问题有两个: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隐性的比较问题一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根据这一内容标准,教材又设置了诸多比较问题: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设置了2个: = 1 \* GB3 ①《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 2 \* GB3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第8课设置了2个: = 1 \* GB3 ①美国1787年宪法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有哪些? = 2 \* GB3 ②阅读表格内容(表格内容为美国总统和英国国王在权限、产生办法、与国会或议会的关系、任期等方面的不同),联系所学知识,请对美国总统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做一简要评价。
第9课设置了2个: = 1 \* GB3 ①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 2 \* GB3 ②阅读以上材料,你觉得拿破仑的辩词(拿破仑辩称自己面临的国情与华盛顿不同,因而采取了专政的措施)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等。
如何达成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体现教材编者意图,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师在“本单元”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1、讲清“本单元”的历史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是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基础。没有大量的历史基本知识作积淀,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无从谈起,就会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讲述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手段对“本单元”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了详尽的教学,如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和德意志统一的背景、经过、影响;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议会制、资产阶级政党制度、联邦制、总统制、政体和国体等概念。学生只有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有可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
2、传授讲解一些基本史学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教学是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前提。进行历史比较教学,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不掌握一些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就不能进行正确的比较,更不能得出客观的、正确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然性和偶然性;主要和次要的关系;阶级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个人(英雄人物)的作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辩证(一分为二、片面和全面)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个性与共性、一般与特殊等。高一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只有一些零碎的、感性的了解,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学中我结合历史史实,用一些具体的事例讲解,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只有初步掌握和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理论去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地进行比较,得出相对客观的本质性的认识。
3、传授运用历史比较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原则和方法。掌握历史比较思维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关键。只有正确地运用历史比较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去分析和认识问题,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比较思维能力和品质。历史比较思维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
( 1)原则
= 1 \* GB3 ①可比性原则。即所比较的事物必须是可比的。不能把两个不相关或貌似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拿来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统一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如同一时期不同国别的相类似的事件例如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具有对比关系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等;
= 2 \* GB3 ②客观性原则。即比较对象必须是历史上真实发生或存在过的历史事实,选取的比较项必须为史实本身所固有,对比较结果的阐释必须客观。
(2)方法
= 1 \* GB3 ①理解比较主题,明确比较目的。比较首先要有主题,有中心。向学生解释比较主题,让学生明确比较目的,有助于他们有重点地选择比较项。
② 确定比较项。比较项的选取要根据比较主题和目的以及比较对象的具体要素来确定。比较项的选取与历史基础知识有很大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在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历史比较项的择取能力,也是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需要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
③ 找出比较对象的异同。如何从复杂的历史现象或史实中,找出、归纳、概括出比较对象的异同点,是培养比较思维能力的关键一步。
④ 概括比较对象反映的本质性特点。比较不能仅仅停留在找出异同点的水平上,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异同点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对历史现象本质性阐释与理解比实践本质性比较的学习行为本身更重要。深化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性认识,真正理解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特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
在学习完“本单元”7、8两课后,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设计了比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首先,我采用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内涵、特点、作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美国联邦政府的构成及关系等内容,只有熟悉了这些历史基础知识,才能进行下一步比较。
其次,解释比较目的。“通过比较,加深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两种政治体制的理解;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真正的本质。”
第三,和学生一起确立比较项。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构成后,学生从众多的选项中基本确定了四个与主题关系最密切的选项: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会(议会)、政府与国会(议会)的关系。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第四、分析异同点。经过学生讨论、比较、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答案:
政体 |
异 |
同 |
|||
国家元首 |
政府首脑 |
国会(议会) |
政府与国会(议会)关系 |
1、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都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议民主; 3、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4、都实行三权分立制衡原则;
|
|
英国君主立宪制 |
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权利受宪法和议会限制,统而不治,世袭,终身制 |
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产生,国王任命,掌管行政权 |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 |
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
|
美国总统共和制 |
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中心,统率陆、海、空三军,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制。
|
总统是政府首脑,掌管行政权,内阁由总统任命,向总统负责。
|
国会拥有立法权,其权力受总统和最高法院制约。
|
政府首脑及内阁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
|
第五、概括本质性的特点。归纳完异同点之后,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们,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谈谈你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认识。”
在同学们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我及时提醒大家要联系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从人类历史长河中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经过比较、讨论、分析,同学们有了如下一些认识:
1)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是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
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政治保证。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这些经过思考得出的认识,初步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解和认识,为后面学习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做了较好的准备。
在学习完第9课以后,我又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几个思考题:
1) 同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德国和英国又有哪些不同?
2) 同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美国和法国又有哪些不同?
3) 从英美法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中,你能得出哪些规律性的认识?
学生在归纳出不同之后,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统一运动或资产阶级改革,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再经过立法确立巩固。
2)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艰难性、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3) 因各国国情不同,即使同一种资产阶级政体,也各有特点。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多样性的特点。
4)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服务于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我认为,这些经过学生比较、思考、分析后得出的认识,比比较行为本身更有意义。这种价值认知和情感体验,是历史比较思维品质的最高阶段。因为 “历史学习远不是消极地获取历史事实、时间、人物与地点,真正的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积极地进行历史思维” 。
三、 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作用
1、 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只要下功夫记忆历史知识就行了,忽略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和认识。这样的学习,既不是历史学习的目的,更会不利于学生今后人生的的发展。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去学习历史,就能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将历史知识按专题有机的排列组合,分析比较,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更能加深对有关历史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熟悉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许多课本上没有的新认识,而且加深了对“本单元”诸多问题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历史学习提供了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传输历史教师已经获得的历史真相,而在于激发与鼓励学生参与到尝试构建与阐释历史的过程之中。”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在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历史新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认识,实际上是对历史的重新构建与阐释,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事实上,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刚开始建立了共和国,最后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北美殖民地深受英国的影响,为何却创立了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为何那么艰难?德国君主立宪制为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专制色彩?等等。这些疑问,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究历史的未知,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比较主题、如何取舍比较项、如何从众多的历史事实中归纳、概括异同点,如何进一步探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无不在培养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4、 有利于学生体验历史情感。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运用历史比较思维方法的兴趣与动机就体现在他们对历史比较思维方法的价值认知和情感体验上。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比较、分析,学生得出的诸多新认识,即是他们的历史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比历史知识本身还重要。
四、 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高中生正处于逻辑思维逐步养成的发展阶段,如何正确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法的具体运用原则,不是简单传授历史理论知识的过程,还涉及到历史教师的理论素养,、高中生已具备的思维形式、高中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以及高中生对历史比较法的认知程度等。这其中,教师的积极引导是培养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进行比较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体会和思考:
1、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怎样培养能力”,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十分必要。在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比较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意义,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把方法变为能力,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深厚的理论素养。终身学习,应是每一位教师的习惯和常态,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真正尊敬和爱戴,也是时代给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
2、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和其他类型的教学一 样,培养比较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同样十分需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在教学中,多设置问题,把问题“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和探究,更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3、 教师要遵循适度性和渐进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和“渐进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培养比较思维能力,过度地设置问题去进行比较,而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比较思维和比较思维能力只是多种思维与能力的一种,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对有关历史问题的认识一蹴而就,它需要多次学习、训练培养才有可能养成和达到。
总之,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积累到理解的过程,历史比较思维和其他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历史比较学习、比较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改变历史学习方式,激起学习兴趣,敢于探究,并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分析现实,是历史教师肩负的一个重要而光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9年第3期
2、学优网:宋景田《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2012,07,24
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5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学科网:《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