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纯粹的爱陪伴孩子成长
吴文瀚家长 朱映丽
说实话,当叶书记向我发出本次分享会邀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我跟叶书记说:“别呀,我是第一次干家长这个活儿,没经验没借鉴,纯属摸着石头过河,哪有什么值得分享的。”
叶书记说:“职业模拟大赛中,吴文瀚那段电子跃迁的比喻让我印象深刻。你跟家长们说说怎样培养孩子的品格,以及树立目标的事吧,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家庭。”
书记的热情,让我无法拒绝。
一、用爱陪伴孩子的成长
我的孩子叫吴文瀚,是高一119班的学生。
寒假里,班主任汪春生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孩子们认真考虑今后的职业方向,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
儿子在电脑前忙得不亦乐乎,我问他:“你的职业方向是什么?还是化学吗?” 我有些担心。“生化环材专业四大天坑,你要想仔细哦。”
从初三开设化学课开始,孩子就一直对化学有巨大的热情,到了高中参加化学竞赛之后,他决定大学要读化学专业。
儿子点点头,很认真地说:“网上对这些专业的评价,似乎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物质条件,但我所追求的物质条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而是存在于化学世界里。”
说话时,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闪着光,还有着我从未见过的坚定。
职业规划书很快就做好了,经过选拔,儿子参加了学校的决赛。比赛现场,我坐在最后一排,远远看着那个瘦高的男生,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自信激昂,展示他内心的信念和目标,仿佛昨天还在我怀里撒娇淘气的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了。
在这里,我跟家长们分享一下孩子演讲的最后一段,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播放视频)
比赛结束后,有家长跟我打招呼说:你家孩子真优秀!
我说,哪里哪里,这孩子缺点多得很!这既是实情,也是谦虚。
咱们中国的家长总是很谦虚,总喜欢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可其实咱们每一位家长的孩子,都很优秀!
生命之初,在万千竞争者中,我们的孩子最快最强,成为了我们的孩子,这难道不是最优秀的吗?
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叫朱尔,写了一首诗,叫《挑妈妈》,我很喜欢。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每个孩子都曾经是天使,他们趴在云朵上,认认真真地挑选爸爸妈妈。他们挑中了我们,丢掉天上无数的珍宝,光着身子,像个一无所有的小乞丐一样来到我们的身边。孩子对于我们的爱,如天使一样纯真无瑕,不加任何前提条件,爱得无私又热烈。
还记得儿子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不敢奢求太多,只希望他是个健康的宝宝。等他来到我的身边,皱皱的,丑丑的,我又希望他能漂亮一点、聪明一点。慢慢的,孩子长大了,上幼儿园上学了,我又希望他学习好、体育好、啥啥都好。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孩子的爱已经附加了太多的条件,越来越贪心,可孩子对我们的爱,还是那么纯真透明,什么条件都没有,只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这个道理,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的。直到有一天,因为生活琐事,我责怪了青春期的儿子,他抹着眼泪说:“我就知道你要骂我,不就是这次考试我没考好嘛,你爱的是分数,不是我!”
我很意外也很委屈,其实我只是说他生活习惯上的小毛病,没想到儿子的反应如此强烈。
可细细回想一下,确实如此!
孩子考试成绩好,我心情就特别好,脸上笑眯眯的,人也轻飘飘的,见到熟人巴不得人家问孩子的成绩,我好凡尔赛一下。如果哪次孩子的成绩没考好,我表面强作镇定的,不知不觉中脸却拉得老长,听见同事们讨论孩子学习的事,老远就绕着走。
心情随着孩子的成绩起伏,装作不经意去打听别家孩子的情况,心里暗暗比较,或沾沾自喜,或闷闷不乐,我想很多家长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孩子其实都很敏感,我们的喜怒哀乐被成绩牵引着,一天天伤害着孩子,我们自己却不知道。
可我们的孩子,却从来不会因为我们的学历、收入、社会地位作为爱我们的条件。
想到这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我,一个自认为无比爱孩子的妈妈,这份母爱什么时候变了味呢?
反省之后,我很认真地跟儿子谈了一次。比我高出许多的大小伙子,坐在我身边,脸上稚气未脱,毛绒绒的小胡子却很醒目。我告诉儿子:“妈妈一直都爱你,不是因为你阳光帅气,也不是因为你学习成绩优秀,妈妈会因为你的优秀和进步而高兴,那是因为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为你感到高兴,但即使你一无所有,我还是同样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儿子歪着头靠在我的肩膀上,长长的手臂紧紧抱住我,就如同小时候我抱住他一样。这一刻,母子间的亲密无间又回来了。对于孩子来说,唠唠叨叨只会让他不厌其烦,而一个温暖的拥抱,就能治愈一切。
我们一直担心孩子不懂事,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不珍惜当下最美好的年华。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在十六七岁的时候,表现怎么样呢?会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吗?我们跟孩子们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让你少走弯路。却忘记了我们也是从这个年纪长大的,我们哪一个不是自己跌跌撞撞长大后,回头才看见父母的牵挂呢。
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著名的散文诗《致孩子》中写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并渴求生命。他们是通过你而降生,而不是从你那里来。与你一起生活,但他们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爱,但不是给予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予他们肉体的寓所,却给不了灵魂的家,因为他们的灵魂是属于未来的,你无法探访,甚至无法梦想。”
去年,我看了台湾女作家吴晓乐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书中的每一则故事,都是一场生命的恶斗。母亲们用力过度,为孩子规划人生棋局,检视他们的落子方位和下棋节奏,母亲的意志,嵌入每一颗棋子之中,让孩子沉甸甸难以举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战斗,我们要做孩子战斗的后盾,给他们强大的支撑,不要把自己变成他们奋战的对象。
从寒假到比赛,儿子为职模赛花了不少时间,查资料、找照片、做PPT、配音乐、准备脱稿演讲,都是占用学习时间或牺牲睡眠换来的。我试着和他商量,要不就放弃这次比赛,好好复习多睡一会不好吗?儿子没同意,他认为,做这件事情让他很开心。
比赛结束,儿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性格分析、职涯规划设计几个方面着手,给自己设计了一条始于当下,持续奋斗十余年的道路,甚至连高考发挥不佳或学术遇到瓶颈的备用方案都考虑到了,正如他所说,或许这个规划过于宏大,甚至有些不切实际,但是他愿意用青春年华,去努力、去拼搏,去向着梦想前进,这是源自于他内心的热情,比起家长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更能激发他自身的源动力。
叶书记说,在高中阶段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规划,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有一个同事,孩子从小一直喜欢画画,我同事怕耽误学习,没给他系统地学。和很多青春期的小男生一样,孩子初中迷上了游戏,成绩不算太好但也不差,高中就读于我们三中。高一高二的时候,孩子还是没有目标,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不在班上垫底被老师批评就行。高二下学期,经过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他确定了喜欢的建筑专业作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目标确定之后,我同事说孩子就象变了个人一样,主动上交了手机,开始刻苦钻研文化课,紧张学习之余的片刻闲暇,孩子拿起画笔练习素描,画作有模有样,一切都在为着他的梦想运转,紧张、有序而美好。
孩子高考发挥稳定,去了一所他喜欢的学校学建筑专业。大学期间学业繁重,为了积累作品申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读研,常常画图累到崩溃。他嘴上说,自己选的专业,自己流着泪也要读下去,可实际上却乐此不疲,用双手一点点描绘心中的理想。
梦想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行。那天的职模赛,叶书记带同学们重温了坐井观天的故事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小青蛙,通过见多识广的老青蛙,“知道了自己需要知道”。老青蛙讲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小青蛙“知道了自己不知道”,需要跳出井底,通过学习,不断修炼,终于达到“知道自己知道”的境界。
咱们的孩子,大多处在中间两个阶段,知道自己需要提升。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方法不对、毅力不够的问题,外面那个广阔的世界,是吸引他们跳出井底的最大动力。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在高中阶段能确立明确的目标,目标源自内心的热爱,对孩子非常重要,甚至能改变他们的人生。
接下来,和家长们分享一下我家孩子确立目标的过程。
三、“爱阅读的孩子有后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短板,我家这个也不例外。从小,我们就发现他语言发育特别好,但运动能力很弱。14个月的时候,喜欢指着家里客厅那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大人教读,后来他在给客人表演认字的时候闹出了很搞笑的场面:孩子被抱在怀里,奶声奶气地背古诗词,放在地上,却还歪歪倒倒走不稳。
等他大一点之后,一直很喜欢阅读,只要是有文字的东西,他都要拿过来看几眼,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表,他也喜欢看,就连吃药,也要把说明书研究半天。
上学后,儿子一直在文科方面表现不错,初中的老师也建议他高中选择文科,但他自己却执意读理科。他觉得,不是文科不好,社会需要人文,但那些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他希望能够研究一些关乎世界本质的学科,能够试着站在人类视野的边界往外踏出一步,哪怕这默默无闻的一步微乎其微。
其实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大都希望孩子通过现在的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能有不错的收入,过上轻松体面的生活。儿子从小英语一直不错,尤其是口语,我一直觉得,他以后能够考个外语院校,当个英语老师,或者从事外语相关的工作,那就很理想了。
可这终究是我的想法,儿子却一点也不买账。他说学好外语,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获取前沿学科知识的前提,而不是终结。
上高中后,孩子参加了学校的化学和生物竞赛班。在完成作业之后,翻开厚厚的竞赛书,他看得津津有味,很晚了也不睡觉,一遍遍地催促后,一手拿着牙刷,一手拿着书,一边看一边刷,只顾刷着两颗门牙,刷好久也不知道漱口。
上学期末,孩子生病请了一周的假,病焉焉地还惦记着周末的课程。我说:“要不竞赛你就别参加了,或只参加一门,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太难了,而且化学生物竞赛对高考也没有太大的帮助,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不是很好。”
儿子一口回绝了。过了一会,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以后别再跟我说放弃竞赛的事好吗?我并没有觉得苦或累,也不在乎能不能得奖,更没有考虑以后的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物质上的享受。我就是喜欢做这些事,但是如果你不给我鼓励,我会很失望的。”
那一刻我很汗颜。是的,我功利心太重了。不管竞赛能不能有好成绩,孩子学到的知识是他自己的财富。看着表情坚定的儿子,我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丢掉了我的初心,忘记了学习是一件很纯粹很幸福的事,而给这件事加进了太多世俗定义。
是的,孩子有这样的热情,认真做一件他愿意付出努力的事情,不论结局如何,这个过程,就是幸福的。
有一天,竞赛班下课回来,儿子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决定了,我要上武汉大学化学系,我们老师说,武大的化学专业是全国最好的!”
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我知道孩子跟这个目标的差距有多大,但我不会再粗暴地打击他。至少他做到了早立志、立大志,而能不能做到立长志,我应该鼓励他督促他,帮助他朝着他想飞的方向努力。
孩子们其实不是不知道需要努力,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因为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端;他们不是不知道是非对错,他们只是想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熟知父母的脾气和底线,总想在我们的底线上多要一些包容。我们都是从子女的身份一路走过来的,却随着角色的转换,不想看着孩子重复自己曾有的错误和走过的弯路,哪怕自己浑身是伤,也想为孩子拼一条阳光大道。
可是,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生命就是追逐自由独立的过程,孩子不断成长,父母欣喜伴着失落。我们要原谅孩子的不完美,在希望和失望中修行自我,目送孩子们渐行渐远。当他们看过一路风景,倦了累了,需要安慰的时候,蓦然回首,温暖的灯光下,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有撒满阳光味道的被子,有微笑的父母倚门而望,不管孩子们飞多高飞多远,温暖的家永远是他们最有力的心灵支撑。
以上是我陪伴孩子成长的几段经历,在这里说给大家听,谈不上分享经验,只是一段心灵的交流。感谢三中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祝老师和孩子们工作学习顺利,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愿我们的陪伴能让孩子们都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学校,早日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