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信息
“同课异构”展风采,多元教学促成长
字体【 】  编辑日期:2024/12/25    编辑: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跨学科教研,近日,市教科所在我校举办高中语文和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联合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是高中语文学科和高中英语学科以经典课文《老人与海》为枢纽的一次别样碰撞。

第一节英语课,刘林溪老师从带领学生读懂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而兴趣的激发需要问题的刺激。如“《老人与海》为什么是必读书目?”“你读过吗?喜欢吗?”为了一探究竟,学生开启阅读。为了读懂老人的精神,需要从他的行动、言语和内心活动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为了将人物的分析落到实处,通过对比和比较,依托一系列问题来层层递进。最后通过“你在老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吗?”“你心中的大鱼是什么?”等问题来联系自身实际,实现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节语文课,陈应德老师以“真实”为切入点执教《老人与海》,展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与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学生与经典名著搭建起一座深度沟通的桥梁。陈老师从解读小说的方法入手,带领学生全文浏览、细读片段、品读结尾,引导学生们去探寻海明威笔下那看似简单却蕴含无尽深意的文字背后的真实世界。学生们开始在文中仔细找寻依据,从老人破旧的船只、粗糙的双手,到他与大马林鱼漫长而艰难的对峙,每一个细节都被拿出来审视,以分辨其中的真实成分。陈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老人与海》中的真实不仅仅是表面的生活场景,更是一种对人性、对生命的真实写照。这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老人与海》的深刻内涵,还启发他们思考自身在生活中的位置与挑战,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与育人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欣喜地见证了语文课堂与英语课堂的同课异构,两节课在突破学科边界、创新教学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课后,程丽萍、陶青青、包珺、项新宇、陈希、钱军等专家老师分别作点评发言。

程丽萍老师指出陈应德老师课堂语言幽默、真实,对英语老师在课文主题的广度和深度的解读更具有启发性。刘林溪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很好的呼应了本单元主阅读关于文学意义的探索。在这节课中教师既有对学生知识、能力层面的训练,更有对学生素养价值层面的培养。在分析老人与鱼的对抗,以及老人在与鱼的对抗过程中身心变化的语言描绘,将其与高考英语中的读后续写相联系,提醒学生在读后续写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很好地起到了以读促写的作用。

陶青青老师评价陈应德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和学生没有距离感。语文的上课方式与英语不同,是一场“真实”的对话。刘林溪老师用两大问题:这篇小说为什么可以是必读书目?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是硬汉?将文章串起来,引导学生探索老人与海的节选片段。像个知心大姐姐,引导着学生将自己带入老人的角色中,感受这个角色,探索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的真谛。最后证明这篇文章的确是一部经典作品。课堂非常真实,也非常治愈,既是文学欣赏课,也像是一堂心理课,引导学生面对人生中的“大鱼”该如何应对。

包珺老师肯定陈应德老师“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点,教会学生深挖文本,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在本节课中,刘林溪老师对新课标和深度学习理念运用到位,以主题立意为引领,语篇为依托带领学生深入研读该文学语篇。刘老师设计了合理适用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导学生从读文本信息,到读懂文本隐含意义,最后到超越文本的思考。同时刘老师在重要节点上用了汉语,让语文老师更好地理解大致教学流程。

项新宇老师指出教学内容选择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真实性”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学效果显著,这是一次真实的课堂,学生真实的提问,解读真实的问题。生动的课堂,深度的课堂,从创造者角度解读内涵,入脑,最终走向育人的课堂。本科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心理独白和心理描写”中的“和”是否恰当,课堂结尾的探讨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

陈希老师指出,刘林溪老师的英语课堂从字、词、句语言的基本点出发,浅入深出。陈应德老师的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有高度,也有理论的深度。文学作品有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必要吗?课堂在于思考,在于践行的发生。陈老师的探讨“真实”能否再加一个“为什么真实”,文学的真实是有力量的,如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学的力量?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钱军老师指出,在语言学科领域内,很多方面呈现出高度的共通性,这次联合活动的共同目标是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刘老师温文尔雅,设计自然精巧,课堂开篇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结尾“为什么题目是‘老人与海’,不是‘老人与鱼’”的问题有思维张力。课堂关注了文本,有知识的拓展,也有文化的延伸。陈老师的课堂保持一如既往的风趣幽默风格,而这正是尊重学生主体的一个体现,只有让学生感到亲近的课堂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抓住“真实”,契合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但应该考虑读者的因素,只有让读者感到真实的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钱军老师还结合自己的上课经历,就如何处理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了分享。


风采各异的课堂和专家老师清晰专业的点评和指导,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创新教研,加强高中语文和高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广大师生的语言学习和文本解读能力,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