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信息
贯通学段 分层进阶 | 铜陵市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
字体【 】  编辑日期:2025/3/21    编辑: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84次    [ 关 闭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实践应用,3月19日上午,铜陵市信息技术教研基地系列活动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全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教研基地团队成员以及县(区)教研员齐聚一堂,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展开了深度研讨。此次活动通过精彩的课例展示和专题交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可行实践模式。

来自北京路小学的彭仕春老师展示了《锤子、剪刀、布》案例。她以趣味游戏为引导,让学生借助摄像头识别手势并与机器互动,在“猜测原理—实践体验—优化分析”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

  市第十一中学的应韬老师带来了《动手做会训练的 AI》案例。通过Nim 游戏对局,并运用简单材料模拟人工智能训练过程,学生分组记录胜负数据并优化策略,于实践中掌握AI 如何凭借试错与反馈实现智能决策。

  我校慧萍老师的《从走迷宫到自动驾驶》案例,以强化学习为核心,借助走迷宫游戏剖析智能体与环境交互机制,并延伸至自动驾驶场景,引导学生设计状态空间与奖励机制,有效增强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随后的专题研讨环节,与教师聚焦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市师范附小刘蓓老师提出分层教学的建议,构建“启蒙感知—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的三段式框架,并结合环保主题、盲人购物智能手环等项目,促使学生能力实现阶段性、递进式提升。铜官区信息科技教研员刘沪宁建议通过不同的项目探索,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落实。枞阳县教师代表提出善用免费工具降低学习门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建议通过师资培训消除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

  最后,市教科所信息技术教研员何立松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并规划了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路径。他强调要构建“体验—探究—创新”的阶梯化课程体系,开发生活化、跨学科的课程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智能素养培育转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