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信息
铜陵市高中历史教研基地联合教研活动暨聚焦“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专题研讨在我校顺利举行
字体【 】  编辑日期:2025/3/29    编辑: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217次    [ 关 闭 ]

  为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落地,3月27日上午,铜陵市高中历史教研基地聚焦“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专题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全市高中历史教师3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专家讲座、同课异构、互动研讨等形式,共同探讨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路径,赋能历史课堂提质增效。研讨活动由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市五中柯志强主持。


  活动以两场聚焦“时空观念”的微讲座拉开序幕。实验中学钱要武的讲座《时空观念——历史之脉,思维之钥》强调时空观念是理解历史逻辑的核心钥匙,并通过唐朝疆域演变图的动态演示解析“时空叠加”分析法,引导教师关注历史流变中的时空互动。市一中乔勇的《基于高考真题中时空观念考查分析的教学策略》以“地图时序题”“阶段特征比较题”为例,揭示高考命题中隐含的时空思维考查逻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时空坐标”“还原历史情境”“跨时段对比”等教学策略。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两位教师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进行的同课异构教学,以不同视角建构课堂生态,演绎时空素养的多元培育路径。我校姚来弟的课堂由“发展论还是终结论?”这一思辨性问题导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发展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历史脉络的延续性与阶段性,通过层层追问激发学生思辨,展现了历史课堂的思维张力。市五中王毛毛巧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传播路线图”,动态呈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欧洲向全球扩散的时空轨迹,整节课以问题链驱动,通过案例拓展,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审视历史进程,并应用数字地图工具让抽象的时空关系直观可感。

  在研讨交流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对两节课例的看法和见解。
  本次活动以“专家引领+课堂示范+全员共研”的模式,为时空观念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活动深化了对高考命题逻辑的理解,丰富了课堂教学策略,推动了我市高中历史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柯志强表示,要持续开展专题研讨,进一步探索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的融合路径,为打造高质量的历史课堂注入新动能。



分享到: